大众养生网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高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高可能与感染、妊娠、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临床表现判断。若出现异常升高,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会刺激机体产生急性期反应,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增加。患者可能伴随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治疗上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

2、妊娠

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水平可逐渐升高至4-6g/L,属于正常代偿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预防血栓形成。

3、血栓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纤维蛋白原消耗性增高。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肢体麻木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华法林钠片等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

4、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可分泌促凝物质,同时炎症反应也会促使纤维蛋白原合成增多。例如肝癌、肺癌患者常伴随该项指标升高,需通过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控制病情。

5、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患者需通过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或胰岛素注射等方式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

若检查发现纤维蛋白原持续升高,建议完善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吸烟、控制血压和血脂,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使用抗凝药物以免引发出血。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