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标准在不同测量时间点的参考范围存在差异,通常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随机血糖等。这些数值的波动与进食、代谢周期等因素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测量时间判断结果。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指禁食8-12小时后的测量值,正常范围为3.9-6.1mmol/L。该指标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若持续高于6.1mmol/L可能提示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通常要求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具体目标需个体化制定。
2、餐后2小时血糖
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2小时后的血糖值应低于7.8mmol/L。该数值可评估胰岛素对餐后血糖的调控能力,超过11.1mmol/L时需警惕糖尿病可能。已确诊患者建议控制在小于10.0mmol/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求更严格(小于8.5mmol/L)。
3、睡前血糖
晚间入睡前的监测值建议保持在4.4-7.8mmol/L。该时段血糖过低可能增加夜间低血糖风险,过高则影响睡眠质量及次日空腹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者需特别注意睡前血糖监测,防止夜间血糖波动。
日常监测血糖应固定测量时间并记录数据,采血前规范消毒避免结果误差。若发现不同时段血糖持续超标或波动过大,应及时内分泌科就诊调整降糖方案。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综合评估近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