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包括发热、皮疹、腹痛腹泻、肝脾肿大以及腹水等,具体表现因感染阶段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发热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常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C左右,部分患者可伴随畏寒、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发热可持续数周,与虫体代谢产物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
2、皮疹
感染初期皮肤接触疫水后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或斑丘疹,称为尾蚴性皮炎,表现为局部瘙痒、红肿,多出现在四肢接触疫水的部位。皮疹通常持续数天后自行消退。
3、腹痛腹泻
虫卵沉积在肠道黏膜可引起腹痛、腹泻,粪便常带有黏液或血丝。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腹痛,严重者可出现结肠增厚、肠梗阻等并发症。
4、肝脾肿大
虫卵在肝脏门静脉系统沉积导致肝脏纤维化,表现为肝区压痛、肝肿大,脾脏因门脉高压逐渐增大。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肝掌、蜘蛛痣等肝硬化体征。
5、腹水
晚期血吸虫病由于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腹腔内液体渗出形成腹水。患者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严重时可伴随下肢水肿和呼吸困难。
该病确诊需结合疫区接触史、病原学检查(如粪便找虫卵)和血清学检测。治疗主要采用吡喹酮等驱虫药物,肝纤维化患者需配合护肝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疫水,做好个人防护,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到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