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判断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若怀疑存在血小板减少,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判断血小板数量的基础检查。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当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该检查可快速筛查血小板数量异常,但需排除检验误差或一过性减少。
2、骨髓穿刺检查
对于持续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进行骨髓穿刺评估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若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提示血小板破坏增多;若巨核细胞减少,则提示生成不足。该检查有助于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3、免疫学检查
包括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血小板抗体等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出现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此类检查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日常若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异常出血表现时,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