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常见于体位改变、妊娠、体质差异等情况,通常不伴随明显症状。若长期存在或伴随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1、体位改变
突然从卧位或坐位转为直立时,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由于体位变化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心脏供血短暂不足,可能引发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日常需避免快速起身,站立前可先活动双腿促进血液循环。
2、妊娠
妊娠中晚期孕妇血容量增加,胎盘形成动静脉短路,同时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血管扩张,可能引起血压降低。这种情况通常属于生理现象,分娩后血压可逐渐恢复,但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胎儿状况。
3、体质性低血压
部分体质瘦弱的人群,尤其是青年女性,可能出现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的情况。这类低血压与遗传、代谢率偏低等因素有关,若无乏力、晕厥等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改善。
如果出现持续头晕、眼前发黑或晕厥,需警惕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脱水等病理性因素,建议完善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出汗较多时及时补充淡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