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长期血压低可能引发哪些病变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长期血压低可能导致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继发性病变,常见情况包括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肾功能损伤、内分泌紊乱以及休克风险增加等。血压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时,身体重要器官可能因灌注不足出现功能障碍。

1、脑供血不足

血压过低会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晕厥。部分患者长期脑灌注不足可能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2、心肌缺血

当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时,冠状动脉血流可能减少,心肌细胞缺氧会出现心前区闷痛、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ST段压低等缺血性改变。

3、肾功能损伤

肾脏血流量与血压密切相关,长期低血压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肌酐升高等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4、内分泌紊乱

低血压可能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引起醛固酮分泌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表现为血钠降低、血钾升高等代谢失衡。

5、休克风险增加

在感染、脱水等应激状态下,基础血压偏低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休克,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突然站立时,可能发生血压骤降导致意识丧失。

长期血压偏低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若伴随乏力、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可遵医嘱选择生脉饮、屈昔多巴等药物调节血压,同时注意保持适度运动锻炼和水分摄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