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升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通常并非唯一原因,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会增加患病风险,但部分患者也可能由疾病因素引发。
1、遗传因素
若父母或近亲属存在高血压病史,个体患高血压的概率可能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紧张素系统、钠离子代谢等机制,导致血压调节异常。这类人群需更早开始血压监测,但并非所有有家族史者都会患病。
2、环境因素
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诱因。过量钠摄入会导致血容量增加,长期压力状态可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这些后天因素与遗传易感性产生协同作用,显著提升发病风险。
3、疾病因素
约5%-10%的高血压属于继发性,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相关。这类血压升高需通过肾功能检测、肾上腺CT等检查鉴别,病因解除后血压可能恢复正常。
建议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每年至少检测2次血压,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BMI控制在24以下。若连续3天静息血压超过140/90mmHg,或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