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不准确通常与测量姿势错误、袖带使用不当、测量时间不合适、未多次测量以及设备未校准等因素有关。正确掌握测量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结果,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
1、测量姿势错误
血压测量时应保持坐姿,背部挺直并紧贴椅背,双脚平放于地面,避免翘腿或站立。手臂需自然放置在桌面,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如果手臂悬空或位置过高、过低,可能导致测量值偏高或偏低。
2、袖带使用不当
袖带需绑在肘窝上方2-3厘米处,松紧以能容纳1-2根手指为宜。袖带过紧会使收缩压升高5-10mmHg,过松则可能使舒张压降低。肥胖者需选择加长型袖带,儿童需使用专用袖带,否则会导致数据偏差。
3、测量时间不当
测量前需静坐休息5分钟,避免运动、吸烟、饮咖啡后立即测量。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或服用降压药前是血压监测的关键时段。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避免在膀胱充盈、情绪激动时检测。
4、忽略多次测量
首次测量后应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平均值。部分人因袖带压迫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首次测量值偏高。对于房颤等心律失常患者,需测量3次以上取中间值。
5、设备维护不足
水银柱血压计需定期校准,电子血压计每半年应返厂检测。袖带气囊出现裂纹或电子设备电池电量不足时,可能造成10-15mmHg的误差。建议每年比对家用设备与医院仪器的测量值。
血压测量时应穿着宽松衣物,测量过程中保持安静。对于初诊高血压或血压波动较大者,建议连续监测7天并记录数据。若多次测量结果异常,应及时携带记录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检测方式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