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牙齿的排列顺序及名称通常按照形态和功能进行分类。恒牙一般包含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以及第三磨牙(智齿),上下颌左右对称分布。
1、切牙
位于口腔前部中线两侧,上下颌各4颗,包括中切牙和侧切牙。中切牙为门牙,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侧切牙辅助切割。切牙牙冠呈铲形,边缘锐利,便于切断纤维类食物。
2、尖牙
位于切牙外侧,上下颌各2颗,俗称犬齿。牙冠呈尖锥形,牙根粗壮,主要功能是撕裂食物。尖牙在咀嚼过程中起到固定和撕扯肉类等韧性食物的作用,其咬合位置对维持面部轮廓有重要影响。
3、前磨牙
位于尖牙后方,上下颌各4颗,又称双尖牙。前磨牙牙冠表面有2个牙尖,兼具切割和磨碎功能,可辅助切牙和磨牙完成食物初步处理。其牙根常为单根或双根,结构较磨牙简单。
4、磨牙
位于牙列最后方,上下颌共8-12颗(含智齿)。第一、第二磨牙牙冠宽大,咬合面有4-5个牙尖及窝沟,主要负责研磨食物。磨牙具有多根结构,咀嚼时可承受较大咬合力,是咀嚼系统的主要功能单位。
5、第三磨牙
俗称智齿,上下颌各0-2颗。通常在18-25岁萌出,因现代人类颌骨进化缩小,常出现阻生或萌出不全现象。部分人群先天缺失第三磨牙,其存在可能引发邻牙龋坏或牙龈炎症。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通过全景片观察牙齿排列情况。对于智齿阻生、牙齿拥挤等异常排列,应及时咨询正畸医生。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缝,维护牙周健康,必要时可通过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