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各部位的名称及排列可根据形态功能及解剖结构进行划分。通常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四类,按牙体结构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1、切牙
位于口腔前部,上下颌各4颗,共8颗。切牙牙冠呈铲形,边缘锐利,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上颌中切牙通常为最大切牙,牙冠较宽,而下颌切牙相对较小。切牙的牙根为单根,形态较直。
2、尖牙
又称犬齿,位于切牙与前磨牙之间,上下颌各2颗,共4颗。其牙冠呈锥形,咬合面有明显尖峰,用于撕裂食物。上颌尖牙牙根最长,可穿透牙槽骨达3厘米以上,具有较强稳固性,对维持面部轮廓有重要作用。
3、前磨牙
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上下颌各4颗,共8颗。牙冠表面有2个牙尖,咬合面凹凸结构可辅助磨碎食物。前磨牙牙根多为单根或分叉根,第一前磨牙常为双根,牙根形态有助于分散咀嚼压力。
4、磨牙
位于牙列最后方,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磨牙(智齿)。成人通常有8-12颗磨牙,牙冠宽大且有4-5个牙尖,咬合面存在窝沟结构,主要负责精细研磨食物。第一磨牙约6岁萌出,承担主要咀嚼功能,智齿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先天缺失。
牙体结构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牙冠为可见部分,覆盖牙釉质;牙颈为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牙根埋于牙槽骨内,表面覆盖牙骨质。内部牙本质构成主体,中心为含神经血管的牙髓腔。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洁牙检查。避免用牙咬硬物,若出现牙齿敏感、疼痛或排列异常,建议及时就诊口腔科,通过X线或CBCT评估牙体及牙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