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增长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牙齿松动,但老年人牙齿松动通常与口腔疾病或骨骼退化有关,属于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牙齿稳固性主要依赖于牙周组织的健康,而非单纯由年龄因素决定。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齿松动最常见的原因,与年龄无直接关系。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会逐渐破坏牙龈、牙槽骨等支持组织,导致牙齿失去支撑。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口臭、牙缝增大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全口牙齿相继松动脱落。
2、骨质疏松
全身性骨密度降低可能影响颌骨质量,但单纯骨质疏松很少直接导致牙齿松动。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绝经后女性或长期缺钙人群,常合并有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等全身症状。需要结合骨密度检测和口腔检查综合判断。
3、咬合创伤
长期不合适的咬合关系或磨牙症会造成牙齿过度受力,这种情况可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特征表现为特定牙齿的松动,常伴有牙齿磨损、咀嚼疼痛等症状,通过调颌治疗或佩戴咬合板可有效改善。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半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发现牙龈出血或牙齿移位应及时就诊。即使存在牙齿松动,通过规范的牙周治疗、松牙固定术等方式,多数情况下仍能保留天然牙齿,无需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