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炎引起的瘙痒可以通过药物止痒、冷敷、保湿护理、避免刺激以及系统治疗等方法缓解。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止痒
若瘙痒明显,可遵医嘱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卤米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减轻炎症反应。若伴随过敏反应,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急性期渗出时,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
2、冷敷
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或浸湿冷水后,在瘙痒部位冷敷5-10分钟,可收缩毛细血管,降低神经敏感性。需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每日冷敷不超过3次。
3、保湿护理
每日清洁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甘油等成分的医学保湿霜,如丝塔芙润肤霜、雅漾舒缓特护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减少干燥引发的瘙痒。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
4、避免刺激
穿着纯棉宽松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皮肤。减少接触洗涤剂、染发剂等化学物质,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忌用碱性肥皂。合并接触性皮炎者需排查并远离过敏原。
5、系统治疗
若瘙痒反复发作或合并全身症状,可能需口服环孢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或进行紫外线光疗。真菌感染引起的需联用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由医生评估后制定方案。
日常需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继发感染。若出现皮肤破溃渗液、发热或瘙痒持续加重,提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或病情进展,需立即到皮肤科进行细菌培养、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