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时使用盐水退烧并非最快或最有效的方式,且可能存在风险。该方法通常不推荐作为常规退烧手段,儿童退热应优先选择安全且经过验证的医学方法。
1、生理盐水静脉补液
临床上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纠正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并非直接退热手段。若儿童因高热导致脱水,医生可能根据脱水程度给予补液治疗,但需配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联合使用。
2、盐水擦浴降温
使用低于体温的温水(37℃左右)进行物理降温是更安全的做法。自行配置盐水可能因浓度不当(过高或过低)刺激儿童娇嫩皮肤,引发干燥或过敏反应。临床研究表明,温水擦浴与退热药物联合使用可使体温下降0.5-1℃,但单纯擦浴效果有限。
3、口服补液盐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Ⅲ(ORS)适用于预防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其主要成分包含葡萄糖、氯化钠等,需按标准比例配制。对于发热伴随腹泻、呕吐等情况,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但并不能直接降低体温。
儿童出现发热时应首先测量准确体温,腋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儿童专用退热药物。不建议家长自行采用非常规退热方式,特别是新生儿及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医。发热期间注意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衣物,适量增加水分摄入。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儿科就诊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