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乙肝表面抗体消失后需如何应对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乙肝表面抗体消失后,可通过重新接种疫苗、定期监测、加强防护、药物预防等方式进行应对。抗体消失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措施。

1、重新接种疫苗

乙肝表面抗体消失后,可考虑重新接种乙肝疫苗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通常需按0、1、6月的免疫程序完成三针注射,接种后1-2个月需复查抗体水平。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疫苗复种成功率较高,但部分人群可能需增加接种剂量或次数。

2、定期监测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指标。抗体水平低于10mIU/ml时属于无保护状态,需警惕感染风险。对于存在高危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医护人员或乙肝患者家属,可将检测频率提升至每3个月一次。

3、加强防护

日常需避免血液和体液接触,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确保器械严格消毒,发生意外暴露后需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并用碘伏消毒。性接触时应正确使用安全套,降低传播风险。

4、药物预防

对于发生明确乙肝病毒暴露者,如被污染针头刺伤,可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联合接种疫苗。慢性肝病患者或免疫抑制人群,可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

出现抗体消失后应及时咨询感染科医生,根据抗体水平、肝功能状态和暴露风险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者,建议家庭成员共同筛查并及时接种疫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