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以及腹水等典型症状。急性感染期症状较明显,而慢性感染可能无明显表现,但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加重。
1、乏力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会破坏肝组织,导致肝脏代谢能力下降,体内毒素蓄积、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全身性疲劳感,患者常伴有精神不振和活动耐力下降。
2、食欲减退
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会影响胆汁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患者可能出现厌油腻、恶心、腹胀等症状,长期食欲不振还可能引起体重下降。
3、黄疸
当肝细胞受损严重时,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导致皮肤、巩膜黄染。患者可能出现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等胆汁淤积表现,常见于急性肝炎发作期。
4、肝区疼痛
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受牵拉,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在体力活动后或按压肝区时疼痛可能加剧,部分患者伴有肝脏肿大体征。
5、腹水
多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因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腹腔积液。患者腹部膨隆,可能伴有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表现,提示病情已进入晚期阶段。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乙肝两对半、肝功能及肝脏超声等检查。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损伤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慢性感染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