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携带乙肝病毒通常不会直接遗传给新生儿,但存在母婴传播风险。乙肝属于传染性疾病而非遗传病,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接触等,是否发生感染与分娩过程及防护措施密切相关。
1、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若孕妇未进行有效阻断,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可能感染病毒。孕期规范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新生儿接种疫苗,可阻断95%以上的母婴传播风险。婴儿出生后需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2、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父婴间不存在直接垂直传播途径。但若家庭成员存在皮肤黏膜破损接触感染者血液、共用剃须刀等情况,可能造成间接传播。建议家庭成员接种疫苗,日常避免血液暴露风险。
孕前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对双方携带者尤为重要。携带病毒的母亲需在妊娠24-28周评估病毒载量,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应在7-12月龄复查抗体水平。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保持正常生活接触即可,无需过度隔离,但需确保餐具单独消毒、个人卫生用品不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