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不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此不会直接通过基因遗传给子女。但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给新生儿,需及时进行规范预防。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接触母血或分泌物、产后母婴密切接触等。若母亲携带乙肝病毒,尤其是乙肝e抗原阳性或高病毒载量时,新生儿感染风险较高。父婴传播通常指父亲携带病毒时,可能通过家庭生活密切接触间接传播,但精子本身不携带乙肝病毒。无论父母哪一方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均需在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率可达90%以上。
备孕前建议父母进行乙肝五项和病毒DNA检测。若母亲存在乙肝活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等妊娠安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新生儿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后,需在7-12月龄复查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家庭成员应注意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用品,日常接触如拥抱、共同进食不会传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