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能否被完全治愈需根据感染类型判断。急性乙肝病毒感染通常可自愈,而慢性乙肝目前尚无法完全根治,但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0%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实现自愈。这种情况常见于免疫力正常的患者,通常在发病后6个月内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并产生保护性抗体。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遵医嘱进行肝功能监测即可。
2、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当感染持续超过6个月未愈即转为慢性,现有医疗手段难以彻底清除病毒。通过规范使用干扰素(如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和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DNA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部分患者经长期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即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抗体。
慢性乙肝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彩超。治疗期间不可自行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对于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需结合抗纤维化治疗。保持规律作息,严格戒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