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阳性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病情活动性、肝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因素综合判断。部分患者需积极干预,部分则可能仅需定期监测。
1、病毒活跃复制
若检测提示乙肝病毒DNA载量较高,且伴随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通常需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需长期用药以抑制病毒复制。
2、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通过肝脏超声、FibroScan或肝活检发现明显炎症或纤维化时,即使转氨酶正常,也需启动治疗。此时治疗目标是延缓肝病进展,防止肝硬化。
3、肝硬化或肝癌高风险
存在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或合并其他肝病(如脂肪肝)的患者,需强化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筛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乙肝病毒携带者若长期肝功能正常、无肝脏损伤证据,通常无需药物治疗,但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伤肝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所有乙肝阳性患者均应遵医嘱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切勿自行停药或听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