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通常需要注意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调整饮食、戒酒和避免过度劳累、心理调节等,需积极配合医生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1、遵医嘱用药
乙肝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替比夫定片等,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病毒耐药性增强,影响治疗效果。用药期间若出现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2、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乙肝五项等指标,评估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部分患者还需进行肝脏超声或肝脏弹性检测,以监测肝纤维化程度。复查频率一般为3-6个月一次,具体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3、调整饮食
日常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适量补充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避免高脂肪、高糖及腌制食物。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防止诱发肝性脑病。
4、戒酒和避免过度劳累
酒精会加重肝脏损伤,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同时需避免熬夜、重体力劳动等可能增加肝脏负担的行为,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5、心理调节
慢性乙肝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与家人沟通、加入患者互助小组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乙肝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期规范治疗。患者不可轻信偏方或擅自使用保肝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其他药物。若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加重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