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传染病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疫情报告、隔离治疗、接触者管理、疫区处理以及预防控制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需严格管理,必要时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疫情报告
责任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例后,城镇需在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如为乙类甲管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2小时内完成报告。
2、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及疑似病例实施早期隔离治疗。医疗机构需设立专用通道和病区,执行标准预防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对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需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
3、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根据不同疾病潜伏期确定观察时限。如艾滋病需追踪检测HIV抗体,病毒性肝炎接触者需接种免疫球蛋白。
4、疫区处理
划定疫点后进行终末消毒,对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实施封锁管理。疫情期间可采取交通检疫、暂停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可宣布疫区封锁。
5、预防控制
开展疫苗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如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对HIV感染者实施抗病毒治疗以控制传染源。公共场所需落实通风消毒等卫生措施。
出现乙类传染病症状或接触史者,应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期间公众应配合流行病学调查,落实个人防护措施。重点人群应按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