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一般可选择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定期监测以及肝移植等治疗方法。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毒复制状态及肝功能情况综合判断,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抗病毒治疗
这是乙肝治疗的核心方法,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核苷(酸)类似物,这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改善肝脏炎症。
2、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联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注射液,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实现免疫控制。该疗法适用于转氨酶持续升高、肝脏炎症明显且无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
3、保肝治疗
当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时,可短期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或水飞蓟素胶囊等药物辅助改善肝脏炎症。需注意这类药物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需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4、定期监测
所有乙肝患者均需定期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疾病进展和肝癌发生风险。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硬化患者需缩短监测间隔。
5、肝移植
针对终末期肝病或肝癌患者,在符合移植指征且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术后需长期使用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病毒药物预防复发。
乙肝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绝对戒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并控制脂肪摄入。若出现乏力加重、皮肤黄染或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合并其他疾病用药时需提前告知医生乙肝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