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早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以及颈部僵硬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病毒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发热
乙型脑炎早期常以突然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在1-2天内迅速升至39℃以上。这种持续性发热与病毒侵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可能伴随寒战、面色潮红等表现。
2、头痛
多数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以前额或全头部胀痛为主,咳嗽或头部晃动时可能加重。这与病毒侵袭脑实质导致颅内压升高及脑膜刺激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眼眶疼痛。
3、恶心呕吐
约60%患者早期出现喷射状呕吐,且与进食无关。这是由于延髓呕吐中枢受炎症刺激所致,常伴随食欲明显减退,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异常哭闹、拒食。
4、嗜睡
病毒直接影响脑功能可导致意识状态改变,患者可能表现出异常倦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短暂意识模糊。部分儿童病例会突然出现性格改变,如烦躁与嗜睡交替出现。
5、颈部僵硬
当炎症累及脑膜时,约半数患者会出现颈项强直。表现为被动低头时颈部阻力明显增大,这是脑膜刺激征的典型表现,常与布氏征、克氏征等体征共同出现。
乙型脑炎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若在流行季节(7-9月)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高热伴神经系统表现时,应立即到感染科就诊。早期可通过脑脊液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降温、抗病毒及支持治疗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