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以及生物制剂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该疾病易反复发作,需长期综合管理以控制症状。
1、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是基础治疗手段,建议每日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或润肤剂,尤其在洗澡后及时涂抹。避免接触化纤衣物、过热环境、尘螨等诱发因素,减少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2、外用药物
急性期可遵医嘱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面部或褶皱部位可选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合并感染时需配合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
3、口服药物
中重度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缓解瘙痒;顽固性病例需短期应用环孢素软胶囊、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新型JAK抑制剂如乌帕替尼片也可用于成人患者。
4、物理治疗
紫外线光疗(如窄谱UVB)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皮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通常每周进行2-3次照射,需在专业皮肤科监测下开展。
5、生物制剂治疗
针对IgE或IL-4/IL-13等炎症因子,重度患者可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该靶向药物能显著改善瘙痒和皮损,需每2周规律给药并定期评估疗效。
患者应避免自行购买强效激素或滥用偏方。病程中若出现渗液增多、发热等感染迹象,或常规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治疗期间需定期随访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配合医生逐步调整用药强度,维持皮肤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