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成因与遗传基因有一定关联,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抑郁症通常是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3倍。部分基因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个体对压力的敏感性。但遗传易感性需要通过后天环境因素触发才会显现。
2、环境因素
童年期创伤经历、长期压力事件等环境刺激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研究显示经历过重大负性生活事件的人群,抑郁症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提高4倍以上。这些环境因素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基因表达。
3、心理社会因素
个体的认知模式、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系统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具有消极归因风格或缺乏社会支持的人群,更容易在压力下出现抑郁症状。神经影像学发现这类人群前额叶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
若存在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多数患者可获得症状缓解。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