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密切观察、药物控制症状、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治疗以及定期影像学复查等。具体需根据血肿量、患者意识状态及病情进展综合评估。
1、密切观察病情
适用于血肿量小于30ml且中线移位不超过5mm的无症状患者。需住院持续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每24-48小时进行CT复查,重点观察血肿是否扩大及脑组织受压程度。
2、药物控制症状
头痛剧烈者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或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止痛。癫痫发作患者需口服左乙拉西坦片或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惊厥。存在躁动症状时,可小剂量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
3、脱水降颅压治疗
对存在颅内压增高征象但未达手术指征者,可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5ml(q6h-q8h),联合呋塞米注射液20mgbid交替使用。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指标,防止脱水过度导致急性肾损伤。
4、神经营养支持
建议静脉输注甲钴胺注射液0.5mg/d改善神经传导功能,辅以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g/d促进脑细胞代谢。对于老年患者可加用尼麦角林片10mgtid改善脑循环。
5、定期影像学随访
保守治疗期间每72小时需行头颅CT平扫,重点测量血肿最大层面径线、计算血肿体积变化率。建议采用ABC/2公式进行血肿量测算,若连续两次检查显示血肿体积增长超过10%或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期间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可能引起颅内压波动的行为。建议维持收缩压在120-140mmHg区间,血糖控制在8-10mmol/L范围。若出现嗜睡、单侧瞳孔散大或偏瘫加重等脑疝前兆表现,需立即终止保守治疗转神经外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