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引起腹胀、上腹痛、反酸、烧心、恶心呕吐以及食欲减退等胃部不适症状,通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前病变等疾病相关。若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慢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持续性炎症反应。患者常出现中上腹隐痛或钝痛,进食后腹胀明显,伴有嗳气、恶心等不适。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
2、消化性溃疡
该菌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溃疡病灶。典型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痛,如餐后1小时胃溃疡疼痛或饥饿时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可能伴随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临床常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克拉霉素片等药物组合治疗,疗程需持续10-14天。
3、胃癌前病变及胃癌
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消瘦、贫血、呕吐咖啡样物等报警症状。胃镜活检发现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时,需定期复查监测,必要时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常用方案包括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组合。
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实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确诊感染者应按规范完成全程治疗,停药4周后需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复查根除效果。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或体重骤降等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