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抑郁的正确应对方法通常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支持以及定期产检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手段,通过帮助患者识别负面思维模式,建立积极应对策略来改善情绪。专业心理咨询师可通过每周1-2次谈话治疗,疏导孕妇焦虑、自责等不良情绪,同时进行孕期心理健康教育。
2、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可通过磁场刺激调节脑功能,改善抑郁症状,且对胎儿影响较小。治疗前需经产科和神经科医生联合评估,通常每周进行3-5次,2-4周为1个疗程。
3、药物治疗
中重度抑郁或存在自杀倾向时,可在权衡利弊后使用SSRIs类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氟西汀等相对安全的药物。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避免在妊娠早期自行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
4、家庭支持
配偶及家人应主动承担家务,陪伴孕妇参加产检、孕妇学校等活动。通过每日倾听、肢体安抚(如拥抱)等方式给予情感支持,避免使用“矫情”等否定性语言加重心理负担。
5、定期产检
除常规孕检外,建议每2-4周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出现持续失眠、食欲骤变或自杀念头时,需立即到精神科和产科联合门诊就诊,必要时住院治疗。
孕期抑郁属于可干预性疾病,建议在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每日30分钟散步、孕期瑜伽等适度运动调节情绪,同时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不少于200g深绿色蔬菜。家属需注意孕妇情绪变化,避免让其独处时间超过6小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