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需根据具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部分患者经过及时规范治疗可能达到临床治愈,而重型或难治性病例通常以控制症状为主。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再障起病急骤且病情危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严重,这类患者完全恢复造血功能的概率较低,常需长期输血支持。慢性再障进展相对缓慢,特别是轻症患者,通过规范使用环孢素软胶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约60%-70%患者可获得血液学改善,其中部分可达临床治愈标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40岁以下重型再障患者的重要治愈手段,同胞全相合移植成功率可达80%以上,但存在配型困难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个体差异如年龄、并发症等显著影响预后,年轻患者对治疗反应更佳。规范治疗6-12个月后评估疗效,无效者需调整方案。
建议确诊后尽早在血液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并监测血常规。保持良好作息,避免接触苯类化合物等骨髓抑制物质,注意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血象和骨髓象,及时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