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夏季出行如何预防中暑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夏季出行预防中暑的关键措施包括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及时补充水分、选择合适衣物、做好防晒以及留意身体信号。通过科学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降低中暑风险。

1、避免高温时段出行

夏季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一天中紫外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段,建议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若必须外出,应尽量缩短在烈日下的停留时间,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并优先选择有树荫或遮阳棚的区域活动。

2、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出行前可饮用200-300ml凉白开,途中每隔20-30分钟主动补充水分,建议每小时摄入500-800ml。大量出汗时可交替饮用淡盐水或含钾、钠的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冰镇饮品,同时减少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的摄入。

3、穿着透气防晒衣物

选择浅色棉质、真丝等透气性好的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散热。佩戴宽檐遮阳帽和防紫外线墨镜,颈部可用湿毛巾覆盖降温。衣物不宜过于紧身,推荐穿着防晒指数UPF40+的专业防晒衣。

4、做好物理防晒措施

外出前30分钟涂抹SPF50+、PA+++的广谱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使用遮阳伞时应选择紫外线阻隔率99%以上的黑胶伞,在露天场所可通过便携小风扇、冰袋等辅助降温工具保持体感凉爽。

5、关注身体预警信号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休息。可用冷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同时监测体温变化。对于出现高热(体温>40℃)、意识模糊等重症中暑表现,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夏季出行建议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避免单独外出。合理规划行程路线,选择有空调的交通工具,保持每日6-8小时睡眠以增强耐热能力。若出现持续乏力、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补液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