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患者在大便时出血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与痔核表面黏膜破损或静脉破裂有关。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内痔或混合痔发作期间,出血量和频率因人而异。
1、内痔出血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排便时粪便摩擦导致黏膜下曲张静脉破裂,血液呈鲜红色滴落或喷射状,出血量可能较大但通常无痛感。排便结束后出血多自行停止,部分患者会在厕纸上发现血迹。
2、外痔或混合痔出血
当外痔发生血栓或混合痔的黏膜部分受损时,可能出现带血丝的大便,常伴有肛门肿物突出和排便疼痛。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加重痔核表面皮肤或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3、出血严重程度
长期便秘、腹泻或久坐久蹲会加剧出血,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若出血呈暗红色、伴随黏液或体重下降,需警惕其他肠道疾病的可能性。
痔疮患者出现便血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如厕时久蹲,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出血期间可用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单日出血量浸透卫生巾,建议到肛肠科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排除其他消化道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