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通常有28-32颗恒牙,当缺失超过3颗及以上后牙时可能会影响咀嚼功能。牙齿缺失的数量、位置以及是否涉及关键咀嚼区域均会影响进食效率。
1、后牙缺失1-3颗
后牙承担主要咀嚼功能,尤其是第一、第二磨牙。若单侧或双侧缺失1-3颗后牙,可能导致食物研磨不充分,但剩余牙齿仍可通过代偿维持基础咀嚼效率。此时建议尽早进行修复,避免长期单侧咀嚼引发颞下颌关节问题。
2、后牙缺失4-6颗
此时后牙区仅剩少量磨牙,食物碾磨能力显著下降,进食纤维性食物或坚硬食物时可能出现咀嚼困难。长期缺失可能引发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等问题,进一步降低咬合稳定性,需通过活动义齿或种植牙恢复咬合接触。
3、后牙缺失超过6颗或前牙缺失
若后牙缺失超过6颗,几乎无法有效完成食物粉碎,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前牙缺失虽不影响咀嚼力,但会降低食物切割效率,导致进食蔬菜、水果等纤维类食物困难。全口或半口牙齿缺失者需采用全口义齿或种植固定修复重建功能。
日常需注意维护剩余牙齿健康,缺失后及时修复。若已出现咀嚼效率下降、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建议到口腔科进行咬合功能评估,通过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或种植牙等方式改善咀嚼能力,避免长期缺牙导致牙槽骨吸收和消化系统负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