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染他人。该病由肺炎支原体引起,传染源为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在特定条件下易引发群体传播。
1、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可附着在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病原体随飞沫排出至空气中。健康人若在1米范围内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能被感染。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如教室、办公室等场所,飞沫传播风险显著增加。
2、接触传播
感染者接触过的物品表面可能残留病原体,如门把手、餐具、玩具等。健康人触摸污染物品后,若未及时清洁双手就触碰口、鼻或眼睛等黏膜部位,可能造成间接接触感染。肺炎支原体在湿润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增加了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3、密切接触
家庭成员、学校宿舍成员等长期密切接触的人群中,通过共用餐具、亲密交谈、接吻等行为,感染风险显著升高。肺炎支原体潜伏期长达1-3周,患者在出现症状前已具备传染性,容易在密切接触群体中形成传播链。
为降低感染风险,建议在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接触可疑感染者后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口鼻。若出现持续发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后应做好隔离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