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常见类型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严重程度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评估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初筛手段,可发现肝脏脂肪浸润,表现为肝脏回声增强;CT或MRI能更精准评估脂肪含量,CT值降低或MRI特定序列信号衰减提示脂肪肝。中重度脂肪肝可能伴随肝脏体积增大。
2、肝功能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与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胆红素或白蛋白异常时,需警惕进展至肝硬化。
3、肝纤维化评估
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数值超过7.5kPa提示显著纤维化,超过12kPa可能已形成肝硬化。APRI、FIB-4等血清学模型可辅助评估纤维化程度。
4、临床症状
轻度脂肪肝多无症状,中重度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或腹胀。若出现黄疸、腹水或凝血功能异常,提示已发生肝硬化失代偿。
日常需控制体重、戒酒并均衡饮食,合并代谢异常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肝功能,出现明显症状或指标异常时需肝病科就诊,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