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偏高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常见方法包括对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以及日常管理等,需遵医嘱规范干预。
1、对因治疗
若脂肪酶升高由急性胰腺炎引起,需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胆道梗阻或结石所致者需解除梗阻,如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内镜取石。药物因素导致者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如硫唑嘌呤或雌激素类药物。
2、药物治疗
胰腺炎患者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降低胰酶活性。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广谱抗生素。疼痛剧烈者可短期使用哌替啶镇痛,禁用吗啡以免加重Oddi括约肌痉挛。
3、手术治疗
重症胰腺炎伴坏死感染或胰腺脓肿时,需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或引流术。胆源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建议行胆囊切除术。胰腺假性囊肿直径>6cm且持续6周未吸收者,需进行内镜或外科引流。
4、营养支持
急性期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慢性胰腺炎患者需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同时给予脂溶性维生素及中链甘油三酯改善营养状况。
5、日常管理
恢复期需严格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30g,避免暴饮暴食。戒酒并控制甘油三酯水平,高脂血症患者需服用非诺贝特等降脂药。建议每月复查血清脂肪酶及腹部超声,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
脂肪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值需高度警惕胰腺疾病,建议立即就医完善增强CT、MRCP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方案,禁止自行服用消化酶类药物或止痛药物,慢性胰腺炎患者需终身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