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的早期症状通常包括肛门疼痛、里急后重、排便异常、黏液血便以及腹部不适等。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建议患者尽早就诊以明确诊断。
1、肛门疼痛
直肠位于肛门上方,炎症刺激会导致肛门区域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排便时因粪便摩擦病变黏膜,可能加重疼痛感,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灼热感或坠胀感。
2、里急后重
由于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常感觉肛门有坠胀感,频繁产生便意但排便量少或排便困难。这种情况在急性期尤为明显,可能伴有排便不净的感觉。
3、排便异常
早期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粪便常呈稀糊状。随着炎症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特征性的急便感,即突然产生强烈便意需立即如厕。
4、黏液血便
炎症导致肠黏膜分泌大量黏液,粪便表面可见透明或白色黏液。若黏膜破损出血,可能出现便中带鲜红色血液,通常附着在粪便表面或厕纸上。
5、腹部不适
约60%患者会出现下腹部隐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左下腹。进食后可能因肠道蠕动增强而加重不适感,部分患者伴有肠鸣音亢进。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肠镜和粪便常规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肛周清洁,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