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外用药物、坐浴治疗、调整饮食及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常用方法包括局部压迫、使用痔疮膏、口服改善循环药物等,若出血量大需及时就医。
1、压迫止血
急性出血时用干净纱布或棉球按压出血部位10-15分钟,配合冰袋冷敷肛门,低温刺激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操作时需保持仰卧位抬高臀部,避免用力排便加重出血。
2、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栓剂或软膏,其中含有的炉甘石、冰片等成分可收敛止血,利多卡因成分能缓解疼痛。给药前需清洁肛周,每日早晚各使用一次。
3、坐浴治疗
每日用38-40℃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0-15分钟,每日2-3次,可清洁创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坐浴后需擦干水分,保持肛周干燥。
4、调整饮食
每日增加20-30g膳食纤维摄入,推荐食用火龙果、燕麦等食物,饮水量需达2000ml。忌食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软化可减少排便时对痔核的摩擦。
5、手术干预
适用于反复出血或呈喷射状出血者,可采用痔动脉结扎术、PPH痔上黏膜环切术等微创手术,传统外剥内扎术适用于混合痔出血,术后需配合红光照射促进创面愈合。
患者出现鲜红色滴血或厕纸带血时,需立即停止排便动作。若每小时出血量超过10ml或出现头晕等贫血症状,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日常避免久坐久站,建议每45分钟起身活动,规律进行提肛运动增强括约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