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早期症状通常包括便血、肛门瘙痒、肿胀异物感、痔核脱出以及疼痛等。这些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1、便血
早期痔疮常见无痛性便血,血液呈鲜红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擦拭时发现。这是由于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量通常较少且可自行停止。
2、肛门瘙痒
痔核脱出或内痔分泌物增多时,会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发局部潮湿和瘙痒感。患者常感到肛周皮肤有蚁行感,反复抓挠可能加重皮肤损伤。
3、肿胀异物感
外痔静脉丛充血时,肛门口可能出现柔软肿物,伴有坠胀感和异物不适。久坐、久站或排便后症状可能加重,平卧休息后多可缓解。
4、痔核脱出
内痔发展到Ⅱ度时,排便后痔核可能脱出肛门外,便后能自行还纳。脱出物表面可见黏膜充血,触碰易出血,但早期通常无明显疼痛。
5、疼痛
单纯内痔早期一般无疼痛,但当发生血栓性外痔或痔核嵌顿时,会出现持续性胀痛或刀割样剧痛,常伴有肛门水肿和灼热感。
若出现反复便血、肛门肿物脱出或持续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肛门指检或肛门镜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久蹲,便后可用温水坐浴清洁肛门,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