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智齿、反复发炎、邻牙损害、颌骨囊肿或肿瘤、正畸治疗需要等类型的智齿通常需要拔除。智齿是否需要拔除需结合口腔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建议由专业医生评估。
1、阻生智齿
阻生智齿是指无法正常萌出或位置不正的智齿,可能部分或完全埋藏在牙龈或颌骨内。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周围软组织反复感染,形成智齿冠周炎,还可能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常表现为牙龈肿痛、张口受限等症状。通常需通过手术拔除智齿,彻底清除病灶。
2、反复发炎
当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超过3次,或引起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时,提示感染难以通过药物控制。长期炎症可能扩散至邻近组织,甚至引发颌骨骨髓炎。此类患者需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尽快拔除智齿,避免病情恶化。
3、邻牙损害
倾斜生长的智齿可能持续压迫第二磨牙,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牙冠龋坏或牙齿移位。X线检查可见邻牙牙周膜间隙增宽或牙槽骨吸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邻牙松动脱落,此时需拔除智齿并视情况进行邻牙修复治疗。
4、颌骨囊肿或肿瘤
智齿周围可能发生含牙囊肿、角化囊肿等病变,CT检查可见颌骨内透射影伴硬化边缘。这些病变可能破坏颌骨结构,导致病理性骨折。确诊后需手术摘除囊肿或肿瘤,同期拔除相关智齿,必要时进行植骨修复。
5、正畸治疗需要
在进行牙齿矫正时,若智齿的存在影响牙列排列或导致牙齿复发拥挤,正畸医生会建议预防性拔除。这种情况常见于牙弓长度不足的患者,拔除后可获得更好的矫治效果和长期稳定性。
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术前需完善血液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术后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用患侧咀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智齿异常,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