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在出现反复发炎、阻生生长、邻牙损伤、排列拥挤或备孕前等情况下通常需要拔除。具体是否拔除需由口腔医生结合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1、反复发炎
智齿萌出不全或位置不正时,周围牙龈易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滞留可能引发冠周炎,导致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张口受限。若反复发作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一般建议拔除以消除感染源。
2、阻生生长
当智齿呈水平、倾斜或倒置等异常方向生长时,可能压迫邻牙牙根,造成邻牙松动或牙根吸收。此外,完全骨埋伏的阻生智齿可能形成含牙囊肿,此类情况通常需通过手术拔除。
3、邻牙损伤
近中阻生的智齿常与第二磨牙形成紧密接触,两牙之间的食物嵌塞易引发邻面龋坏。若龋坏已波及第二磨牙牙髓或导致牙体大面积缺损,需及时拔除智齿以便进行邻牙修复治疗。
4、排列拥挤
智齿萌出推力可能加重牙列拥挤,导致前牙排列不齐或正畸治疗后复发。对于正在进行正畸治疗或存在严重牙列拥挤的患者,正畸医生通常会建议预防性拔除智齿。
5、备孕前
女性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智齿冠周炎,而孕期用药和手术存在限制。因此建议在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对有潜在风险的智齿提前拔除以规避风险。
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拍摄曲面断层片或CBCT明确智齿位置。拔牙后需遵循医嘱进行冷敷、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术后1-2天出现轻微疼痛和肿胀属于正常现象,若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