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的检查频率需根据个人风险因素综合判断,通常建议普通人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检查,而高风险人群可缩短至3~6个月。日常自我观察也需每月一次,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1、自我检查频率
建议每月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观察全身痣的形态、颜色、大小及边缘是否规则,尤其需注意新出现的痣或原有痣是否短期内增大、瘙痒、破溃。可借助镜子或家人协助检查背部等不易观察部位,发现异常应及时记录并咨询医生。
2、专业检查频率
无皮肤癌家族史、无长期紫外线暴露的普通人群,建议每年在皮肤科进行1次全身皮肤镜检查。存在皮肤癌家族史、多发痣(超过50颗)、有巨大先天性色素痣或曾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的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进行皮肤镜或皮肤影像学检查。
3、个体化调整依据
职业性长期户外工作者需缩短检查间隔,既往有黑色素瘤病史者需终身随访。儿童及青少年出现快速生长的痣,家长应每2~3个月观察变化。妊娠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痣体改变,建议孕前、孕中期各进行1次专业评估。
日常需做好物理防晒,避免紫外线强烈时段外出,穿着防晒衣物并使用SPF50+防晒霜。切忌随意点痣或使用腐蚀性药物处理,痣体所在部位应减少摩擦(如足底、腰带区)。任何出现不对称性生长、颜色混杂、直径超过6毫米或出现卫星灶的痣,均需在48小时内就诊皮肤科进行病理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