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发作通常与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以及不当耳部护理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中耳黏膜及咽鼓管的炎症反应。
1、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鼻窦炎等疾病易通过咽鼓管使病原体侵入中耳腔。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引起黏膜充血肿胀,导致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咽鼓管短平直的结构特点,以及腺样体肥大等病变,易导致中耳通气障碍。积液无法正常排出时会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胀感。必要时可通过咽鼓管吹张或鼓膜置管术改善。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缺陷状态会削弱机体抵抗力。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可能发展为慢性病变,伴随持续耳漏。建议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使用免疫调节剂。
4、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水肿可能波及咽鼓管开口。组胺释放引发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中耳渗出液积聚,出现波动性耳鸣。可配合使用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抗过敏药物。
5、不当耳部护理
使用棉签过度清理耳道可能将病原体带入中耳。游泳时污水经鼓膜穿孔进入中耳腔也可能引发感染,表现为耳道流脓。建议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自行掏挖。
若出现持续性耳痛、听力下降或耳道溢液等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耳镜、声导抗等检查。明确诱因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发展为乳突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