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后需警惕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过敏反应、神经损伤、局部硬结以及全身性反应等,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1、局部感染
注射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或化脓。感染初期表现为注射部位皮肤发红、触痛,严重时可形成脓肿,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切开引流。
2、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成分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轻度过敏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若出现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急救措施。
3、神经损伤
注射位置偏差可能刺伤神经,常见于臀部或三角肌注射。患者会出现局部麻木、刺痛或肌肉无力,需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治疗,并配合理疗促进恢复。
4、局部硬结
长期注射或药物吸收不良可能导致皮下组织纤维化,形成硬结。可通过热敷、硫酸镁湿敷或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软化,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5、全身性反应
如发热、寒战或头晕可能与药物反应有关,部分免疫制剂可能引发流感样症状。需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若持续高热需就医排查感染因素。
注射后应密切观察30分钟,出现心慌、胸闷、皮疹等不适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日常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注射,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揉搓针眼,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