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治疗的禁忌症主要包括过敏、局部感染、出血倾向、严重全身性疾病以及不配合治疗等情况,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以下为具体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过敏
若患者对注射药物成分存在过敏史,可能引发皮疹、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在注射前需明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皮试,避免使用致敏药物。
2、局部感染
注射部位存在皮肤破损、红肿、化脓等感染表现时,可能加重局部炎症或导致病原体扩散。例如臀部脓肿者不宜进行肌肉注射,需先控制感染后再考虑治疗。
3、出血倾向
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的患者,注射易引发皮下血肿或深部组织出血。此类人群需提前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4、严重全身性疾病
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能因代谢能力下降而增加药物蓄积风险。例如严重肾病患者需调整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剂量,避免毒性反应。
5、不配合治疗
儿童、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可能因躁动导致针头断裂、药液外渗等意外。此时需权衡治疗必要性,或选择口服等替代给药方式。
需注意的是,注射治疗前应主动向医生提供完整的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局部剧烈疼痛等异常反应,需立即停止注射并告知医护人员。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应严格遵循医嘱,确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