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垂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通常包括盆底肌锻炼、子宫托、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轻症患者可优先考虑非手术方式,若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再考虑手术。
1、盆底肌锻炼
凯格尔运动是改善盆底肌松弛的核心方法。通过规律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每次收缩维持5-10秒后放松,每日训练3-4组,每组15-20次,持续3个月以上可增强盆底支撑力。建议在排尿时中断尿流以找准正确肌群,锻炼期间避免腹部用力。
2、子宫托
适用于中度脱垂且不愿手术的患者,分为环形、球型等不同类型。医生会根据阴道宽度选择合适型号,患者需学会自行放置和清洁,通常每日取出清洗,放置时间不超过12小时,定期复查评估使用效果。
3、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阴道黏膜弹性,常用制剂如雌三醇乳膏,每周使用2-3次。中药补中益气制剂如补中益气丸可辅助改善中气下陷症状,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配合针灸百会、气海等穴位治疗。
4、手术治疗
曼氏手术适合年轻需保留生育功能者,通过缩短主韧带和宫颈部分切除加固支撑。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重度脱垂且无生育需求的患者,术后需配合生物反馈治疗预防复发。近年来网片悬吊术应用增多,但存在异物排斥风险。
5、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提重物(超过5kg)、慢性咳嗽及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建议采取蹲式排便,每日摄入30g膳食纤维,排便时使用脚凳保持髋关节屈曲。肥胖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POP-Q分度评估,Ⅰ度患者可单纯观察配合锻炼,Ⅱ度以上建议联合治疗。术后患者需持续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术后6周内禁止负重和性生活。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妇科医生指导下实施,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