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的预防需通过孕前检查、避免有害因素、合理用药、调节生活方式及定期产检等方式降低风险。孕早期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应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后采取对应措施。
1、孕前检查
建议备孕前3-6个月进行染色体检查、激素六项检测以及TORCH感染筛查。存在子宫畸形者可进行宫腔镜评估,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提前药物干预,糖尿病女性需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后再妊娠。
2、避免有害因素
妊娠前6个月需完全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职业暴露于铅、汞等重金属者应调离岗位。孕早期避免接触X射线等电离辐射,家庭装修后需检测甲醛浓度达标后再入住,养宠家庭需做好弓形虫检测。
3、合理用药
确诊妊娠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致畸药物。合并慢性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如将华法林更换为低分子肝素,癫痫患者需监测抗惊厥药物血药浓度。
4、调节生活方式
保证每日摄入0.4-0.8mg叶酸直至孕12周,适量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DHA。保持BMI在18.5-24.9之间,避免高强度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孕妇瑜伽或散步等有氧运动。
5、定期产检
孕6-8周需超声确认胚胎着床位置及心管搏动,孕11-13周进行NT测量及早期唐氏筛查。出现阴道流液需立即检测PH试纸排除胎膜早破,胎动异常时及时进行胎心监护及生物物理评分。
建议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记录基础血压、血糖等数据,双胎妊娠者需缩短产检间隔至2周1次。既往有复发性流产史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必要时进行绒毛膜活检等遗传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