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头部损伤后的护理需采取紧急处理、体位管理、生命体征监测、药物干预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并配合后续康复训练。具体处理方式应根据伤情严重程度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实施。
1、紧急处理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检查患者呼吸和意识状态。若发现开放性伤口或活动性出血,需用无菌纱布覆盖止血,避免直接按压颅骨凹陷部位。切勿随意搬动患者颈部,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2、体位管理
转运过程中需保持头颈中立位,头部稍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昏迷患者需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每2小时协助患者轴向翻身,避免压疮形成。
3、生命体征监测
入院后需持续监测瞳孔变化、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每1-2小时评估神经功能。特别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喷射性呕吐、抽搐、单侧肢体无力等颅内高压表现。
4、药物干预
出现脑水肿时需静脉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脱水,配合呋塞米注射液增强脱水效果。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可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癫痫发作患者需注射地西泮控制抽搐。
5、手术治疗
CT显示颅内血肿超过30ml、中线移位超过5mm或进行性意识障碍者,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严重脑挫裂伤伴脑疝形成时,可采用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
护理过程中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5%。伤后24-48小时为脑水肿高峰期,需严格控制每日输液量在1500-2000ml。康复期应尽早开展高压氧治疗,配合肢体功能锻炼和认知训练,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头痛加剧、视物模糊等迟发性出血症状,定期复查头颅CT直至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