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坑坑洼洼可能与痤疮、毛囊炎、瘢痕疙瘩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常见病因包括皮肤炎症反复发作、细菌感染以及皮肤修复异常等,需根据具体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1、痤疮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毛囊口角化异常并形成粉刺。炎症反复发作可破坏真皮层,遗留萎缩性瘢痕或凹陷性皮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异维A酸软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减少瘢痕形成。
2、毛囊炎
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毛囊引起,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若炎症较深或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可能形成浅表性瘢痕。治疗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酮康唑乳膏等抗菌药物,同时避免挤压皮损。
3、瘢痕疙瘩
该病与皮肤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有关,常见于胸背部。皮损表现为隆起性瘢痕,表面可能凹凸不平。患者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或使用硅酮凝胶、积雪苷霜软膏等改善瘢痕增生。
若皮肤出现持续性坑洼或伴随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到皮肤科进行专业评估。日常需做好皮肤清洁,避免自行挤压痘痘或搔抓皮损,外出时注意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严重瘢痕可通过激光治疗或手术修复改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