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静脉炎输液后如何处理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静脉炎输液后可以通过停止输液、局部处理、药物治疗、抬高患肢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类型选择处理措施,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1、停止输液

出现静脉炎后需立即停止当前输液,并拔除留置针或导管,避免药物继续刺激血管。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范围扩大、渗液等情况。

2、局部冷敷或热敷

早期红肿疼痛明显时可用冷毛巾湿敷,每次15分钟缓解急性炎症反应。48小时后若仍有硬结,可改用40℃左右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每日3-4次。

3、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静脉炎需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循环。外用药可选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肝素钠乳膏。

4、抬高患肢

将发生静脉炎的肢体抬高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建议每日保持抬高姿势6-8小时,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

5、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形成脓性血栓或局部脓肿的情况,需切开引流并清除坏死组织。术后需定期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静脉炎处理后需密切观察局部症状变化,若出现发热、寒战或红肿向近心端蔓延,提示可能发生化脓性静脉炎或败血症,需立即到血管外科就诊。治疗期间避免揉搓患处,禁止在炎症肢体重复穿刺输液,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