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静脉曲张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静脉曲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通常还与其他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相关,比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长期站立或久坐、肥胖以及年龄增长等。若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静脉曲张的发病风险。若直系亲属存在静脉曲张病史,个体的患病概率可能较常人增加3-4倍。这主要与基因异常导致的静脉壁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结构薄弱有关,使得静脉更容易扩张变形。此外,部分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静脉瓣膜发育不良,也可能诱发静脉曲张。

2、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瓣膜是防止血液倒流的重要结构。当瓣膜因炎症、血栓或先天缺陷导致关闭不全时,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内,血管内压升高,最终引起静脉迂曲扩张。此类患者常伴有下肢酸胀、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3、长期站立或久坐

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会削弱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例如教师、护士等职业人群因长期站立,下肢静脉压力持续增高,血管逐渐扩张变形。建议此类人群定期活动腿部,穿戴医用弹力袜以减轻症状。

4、肥胖

体重超标会增加腹腔压力,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向心脏回流。脂肪堆积还可能压迫髂静脉,进一步加重血液淤滞。临床数据显示,BMI超过30的人群发生静脉曲张的风险较正常体重者高2-3倍,减重有助于改善病情。

5、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静脉壁弹性纤维逐渐减少,血管扩张能力下降。统计表明,50岁以上人群静脉曲张患病率可达30%-50%。老年患者常合并皮肤营养不良性改变,如湿疹或溃疡,需加强皮肤护理。

日常应注意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若已出现蚯蚓状血管凸起、下肢水肿或皮肤改变,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病情,必要时进行硬化剂注射或微创手术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